⚠️ 注意:
这篇通讯很长,有些Email客户端可能不能显示完全,如遇到这种情况,请查看网页版。
文中有多个较大的图片和动图,加载可能比较慢。
谢谢你的耐心。
![](https://substackcdn.com/image/fetch/w_1456,c_limit,f_auto,q_auto:good,fl_lossy/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zonaws.com%2Fpublic%2Fimages%2Fd642a81d-2640-4474-84de-6b28a7bed059_650x500.gif)
这是日心模型和地心模型的对比。今天的大多数地球居民可能都会说,日心模型是对的。「对」的含义是什么?
是「正确地描述事实」吗?那地心模型难道不能正确地描述吗——它的确也可以用来描述太阳系内天体的运动关系。但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个模型是「对的」,而另一个模型是「错的」,即便本质上来说这两个模型都能描述同一个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一样的只是视角。
因为日心模型能更简单且有效地预测未来。它未必是绝对正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拿它来推演和预判本星系内的天体运动。我们今天还知道,太阳在围绕银河系中心以2.2~2.5亿年为周期做椭圆旋转;太阳系平面和银河系平面有大约60° 夹角;而我们的银河系还在向仙女座靠近。我们没有把这些细节也放进我们脑中的模型里,因为对大多数地球居民来说,这些信息跟我们的生活不相关。
![](https://substackcdn.com/image/fetch/w_1456,c_limit,f_auto,q_auto:good,fl_progressive:steep/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zonaws.com%2Fpublic%2Fimages%2F302bbcd4-1bcf-4bbf-80aa-bd809c5372dd_608x576.webp)
一个好的模型不一定在描述真实。复杂性被隐藏,你才能看到简洁优美的理论。不同的视角,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复杂度。当我们深陷其中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复杂;抽离出来得太远,也只能看到复杂。只有当距离适中时,你才能看到美好的规律,就像地心说模型。
地图非疆域
过去两三年我身陷在很多事情里——创建了一个创业工场(venture studio),帮助了五个创业项目,孵化了一个公司,并为它在寒冬中融了超过两年的runway。这段经历再加上之前的经历,我恐怕已经为十多家创业公司卖过力。有死掉的,也有成功退出的。最近的这段经历让我很想分享这样一个感悟和概念:「地图非疆域」(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这句话来自哲学家和独立学者 Alfred Korzybski,他开创了一般语义学(General semantics)。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非世界本身;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其实是脑中对事实的模型,然而模型并非事实。「地图非疆域」就是对这个概念的比喻。
我们的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因为大脑所接收到的永远是对事实进行抽象后的信息。此话怎讲?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其实与真实的世界间隔了很多层。所谓「感觉」,其实是我们通过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间接、抽象地连接到这个世界:
我们所处的环境以某种能量的方式将信号送入我们体内(如光子->视网膜,声波->骨膜,压力/分子斥力->触觉)
信号通过层层传递激活大脑中的部分区块
大脑开始产生想法和冲动
再来看语言,它是一种有损的信息压缩和传输技术。说话者或书写者,也就是信息发送方,将脑中多维度的信息压缩成了线性媒介,通过书面或语音的方式传递给听话者,也就是信息接收方。接收方用「常识」,也就是上下文(context),重新在自己脑中构建多维度的信息。
因此,没有人可以直接地接触到事实(reality)。从信息获取到脑中模型建立,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层层的抽象。抽象,是一种有取舍的简化,也就是一种有损耗的信息压缩,天然存在缺陷。否则抽象就起不到它本应该起到的作用——简化问题以助于理解。日心模型是一个成功的抽象。在不同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不同的抽象,就像你走出地铁站之后,不会再参考地铁地图一样。为什么出了地铁你就不看地铁地图呢?因为你知道地铁地图的边界。地图的边界很清晰,但我们未必知道我们脑中模型的边界。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the word is not the thing it describes. Whenever the map is confused with the territory, a ‘semantic disturbance’ is set up in the organism. The disturbance continues until the limitation of the map is recognized.
— Alfred Korzybski
说回到创业,七八年前我的一位老朋友建议我应该去FAANG工作一段时间。我其实在那之前就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想法。但当时我的结论是,如果单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我宁可通过看书快速学习那些大厂经验。几年后小作坊被收购,发现自己的管理技能短板,即便学习了相关的书籍,可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再后来从零到一孵化公司时,本以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经验,也在之前的几年里看了不少相关书籍。但发现之前认为有效的经验并不适合,何况公司的领域也跟以往很不一样。书中的模型就像日心模型一样,在商业书籍的范畴内完备且美好。但真正的创业,有时需要把银河系模型乃至更大尺度的模型也算进去。于是我又措手不及地调整和摸索新的模式,再一次从「疆域」学习,而非「地图」。跌跌爬爬走到今天,回头看才有点理解「地图非疆域」。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大概犯的这些错误: